
腊月的长江笼罩在薄雾里,江轮鸣笛声穿过晨雾,惊起沙洲上的水鸟。荆州古城的年味配资实盘平台,是从家家户户蒸鱼糕开始的。
荆州鱼糕又称“楚糕”,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楚文王极爱食鱼却厌其刺,御厨便剔骨取肉制成糕状。这道需要十余道工序的精致菜肴,如今仍是鄂式宴席的头道菜,寓意“年年有余,步步高升”。
制作鱼糕是项大工程。选材要用鲜活的青鱼或草鱼,去皮剔骨只取洁白鱼肉。老师傅说:“一条十斤的鱼,最后只得四两纯肉。”鱼肉与肥膘按秘方比例捶打成茸,这步全靠腕力,“要捶打出鱼胶,又不能出水”。接着拌入蛋清、淀粉、姜汁,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,直到鱼茸能在清水中浮起才算合格。
蒸制更见功夫。鱼茸入笼屉抹平,大火急蒸定型后,刷上蛋黄液再回笼稍蒸,形成金黄与雪白的分层。出笼的鱼糕莹润如玉,用筷子轻戳颤巍巍却不散,入口鲜滑细腻,鱼香清雅。
在荆州老城区的李奶奶家,我见证了全家做鱼糕的温馨场景。儿子负责剔刺,儿媳搅拌鱼茸,小孙子认真刷着蛋液。李奶奶坐镇指挥,不时提醒“火候到了”。她说从嫁过来就跟婆婆学做鱼糕,如今自己也成了婆婆。“这鱼糕啊,蒸的是手艺,更是家的味道。”
除夕夜,鱼糕或蒸或煮,配以肉丸、猪肚、木耳做成头菜。游子归家第一筷总是夹向鱼糕,仿佛只有这个味道能确认真的回来了。有位在深圳工作的荆州朋友说,每年母亲都会寄冷冻鱼糕给他,“在异乡蒸一片配资实盘平台,整个出租屋都是年味”。
发布于:湖北省鑫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